在过去搬家应该是件大事。黄历上会些宜忌,还有专为乔迁之喜庆祝的习俗。尤其是还可能涉及孩子的转学,转学对于孩子来说可算是人生重大事件,不然就需要家庭成员为孩子上下学作出妥帖的安排。然而在过去不能说是小事的事,在如今似乎也不能说是大事。自己收拾要带走的好东西,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后,剩下的似乎就都可以交给搬家公司了,要做的无非就是指挥人家搬哪些,搬到哪儿。至于搬到了新家之后的收拾布置就是后话了,虽然也是一浩大工程。
说到搬家,到了山西,才忽然重新审视“家”的意义。过去谈到家,想到的是家庭,家人,到了山西,当大家都说“你在哪个家呢?”“我们在一个家”“放我那个家”,才意识到原来“家”还可以只是指屋子,房间。过去我们常说我们住在哪里不重要,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,现在是只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是家,只要自己在的地方就是家。从这个角度理解,“搬家”这个词倒是恰如其分了。
上学的时候,有的同学要从北校区搬到南校区,再到后来,从一栋楼搬到另一栋楼,从一间宿舍搬到另一间,我们都称之为“搬宿舍”,而很少说“搬家”。大概在大家的潜意识里,宿舍并不等同于家,自己的家在天南海北安稳着呢。总之,会很清楚具体地说明是搬什么,宿舍,实验室,不会觉得是搬家。
印象里上一次搬家是在十几年前。那时候搬家公司还不很普及,我们搬家主要还是靠亲友们共同出力。因此以庆祝乔迁新居为由招待感谢帮忙的亲友也是自然而然的了。家具家电,零碎的东西装进蛇皮口袋,货车,摩托车,齐上阵,就把家搬好了。
搬家的时候总难免有种兵荒马乱的感觉,看着熟悉的环境一点点被拆解,最后消融成一片萧瑟,空空荡荡,失去了生活气的暖意和温馨,回归成屋子本来的冷清寡淡。墙面上烟熏的污渍,掉落的白色墙皮,小时候顽皮又认真的蜡笔涂鸦创作,带不走的,就留下了,好像也留下了一份怀恋,一缕不舍,羁绊着人在梦里重去寻访。那时写命题作文《我的家》,纪实地白描,却得了少有的高分,大概是真情实感,以情动人吧。
搬家的时候又总觉得很疲惫,也许是前期的收拾让人忙碌不已,也许是离愁别绪耗费了许多情绪劳动,也许是对未知的焦虑不安让人感到疲倦,搬家过程无暇回顾,只留下一鳞半爪的记忆碎片。就是把东西打包好,搬出来,在车上安置妥当,然后跟着车一起走了。等到搬过去,再慢慢在新家安置好。先是大的,急需用的。等到安定下来了,再是不着急用的小物品。
然而有时候纤细精微的情感就藏在那些小物品里了。而这些似乎可有可无的小物品,往往是最容易在搬家的时候丢的。等到想找时,发现不在了,只好遗憾地说一句“搬家的时候不见的。”那时候很流行的动画片,小孩子都喜欢看,商家也随机而动,相关的贴纸很快上市。宛如海报那么大的一张纸上,也不贵,大约是一两块钱一张,满是动漫人物形象的贴纸,一张张,使人联想起一幕幕剧情。买过三两张,因为其中有几张特别喜欢的贴纸。买了也舍不得贴,就这么放着收藏,偶尔拿出来看看,或者和要好的朋友互相欣赏彼此买的贴纸,满含感情地讨论剧情,仿佛跟主人公感同身受,同喜同悲。这样喜欢的贴纸,搬家之后却找不到了。记得应该装起来了,却最终没有找到。跟贴纸一起找不到的,还有当时一起欣赏过讨论过的友人。搬家之后仿佛偶遇过一两次,却最终失去了联系。何处无贴纸,何处无动画,但少得我心者如彼三两张,但少相契者如吾两人者耳。离开一个地方,仿佛也在切割着那里的人际关系。
电影《头脑特工队》里小主人公搬去新城市感到痛苦失落,心理上面临崩溃,过去五彩斑斓的美好记忆变得灰暗,到后来感受到尽管生活环境在变,但不曾改变的是生活中的温情,心理重建,开始新生活。暂别过去的朋友,接触新的朋友,告别简单快乐的童年,走向更为丰富复杂的青春期。生活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,有时候变化本身是不可掌控的,能掌控的是对待变化的态度和应对方式。失去一些,也会得到一些,在月明风清的夏夜,拾阶而上,站在木制楼阁上,凭栏俯瞰一池红荷白莲;在明媚春日,看粉蝶翩跹,樱花盛开,柳吐新芽;在清爽秋夜桂子飘香,一路香甜;在皑皑白雪给栏杆、屋顶、树木都穿上白袄时眺望远山,在思念,在感怀,也在被风景慰藉。
尽管不敢期待重逢,常念心中也算是一种遥远的情谊。搬到新家,像是情景喜剧常见的最终季大结局。对于现实生活,则是本季结局,敬请期待下季。
每一季总有一些遗憾,甚至是意难平,但总归在下一季又有新的欢喜的转折。
起初,常梦到原来的家,总觉得新家少一点家的感觉。到后来再故地重游,看起来好像没怎么变,一瞬间又能把自己拉回到过去,却清楚地明白那已不是自己的家。到如今,新家不新,已经习惯地觉得那就是家。习惯让人眷恋过去,却也让人适应现在,书写未来,经过时间这位大厨的烹调,变得有滋有味。